本网讯(潘仲明 报道)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青年技术骨干团队依托锚杆格构、智能监测等先进技术,在区内各市县累计实施的滑坡治理、危岩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1200余项,累计帮助近31万群众消除受威胁隐患,保护财产逾71亿元,以青春力量诠释为民防灾担当。
在“千年侗寨”叁江县布央村,由该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广西第一地质工程公司)组建的青年技术骨干团队,正在推进八江镇布央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因受当地强降雨影响,布央村景区的山脊道路区域于2020年开始发生变形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加剧,危险程度较高,对周边4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消除安全隐患,项目团队采用"锚杆格构+生态绿化"组合治理,现已完成60%工程量。现场技术员钟舒旺介绍,该项目的总治理面积达10260平方米,经治理后,可有效防止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了当地村民的出行安全,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在河池市金城江区45座山(第二期3座山)一第叁人民医院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金城江区中山路644—822号民房屋后山体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现场,可以看见昔日大量的陡坡碎石已得到“整形”,道路沿线和相关重点部位都贴上一片片绵密的防护网,该队项目技术人员同时还对隐患岩体进行了凹腔嵌补和支撑等治理措施。新华社区支部书记覃礼权表示:“防护网不仅杜绝了落石风险,更遏制了村民开荒造成的生态破坏。”
“五四精神就是迎难而上!”四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负责人蒙发强坚定表示,“看到人民群众能安全出行,就是我们最好的青春勋章。”团队中35岁以下成员占比超70%,青春的活力与专业的素养交织碰撞。他们创新采用“动态监测+驻地工程师制度”管理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治体系。通过定期组织专项巡检,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毯式”排查;利用先进设备实时跟踪施工进度,确保防治工程分秒必争;严格把控质量管理及安全标准执行情况,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为地质灾害防治筑牢坚实防线。
如今,在这群青年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正按既定节点高效推进。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坚守诠释责任,让五四精神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征程中熠熠生辉。(编辑:张文浩;审核:苏世峰;校对:刘容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